秋季养生重养肺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是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言“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就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简言之,秋季养肺,重在养阴。那么,如何养肺、养阴呢?养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再者,秋季养生,起居也要与其配合作出调整。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早起,有益于“秋收”。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炎炎的暑热还仍然存在,虽然时常有凉风,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俞穴都汇合在背上,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可以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均对健脾胃、补中气有极好的功效。
秋燥养生先润肺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中医讲肺主呼吸,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皮毛、大肠最易受累发病,出现皮肤黏膜紧绷、起皮、脱屑、皲裂、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症状。所以饮食上就应以养阴润燥为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
一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食物以养阴润燥,弥补阴津的损伤。
二是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多数蔬果性质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之功。蔬果中含有大量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其中梨和萝卜是很好的秋季养生保健食品。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木耳、银耳、冰糖等清补润燥之品。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辣椒、炸鸡等。
三是经常食粥,米粥能补胃健脾、润养肺燥,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萝卜、芝麻、百合等润肺之药食,则益肺润燥效果更佳。
四是药膳调养,如含有麦冬、天冬、沙参等中药的药膳,有滋阴润燥、生津补液、防止干咳等作用。喝粥是秋季最佳的食物,食热粥可以御秋凉;粥可生津,能防秋燥。用糯米做粥时,多糖类物质可以溶在粥中,对抗癌保健也有一定的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喝粥可以强身、抗病。秋季养生除了喝单纯性米粥外,莲子粥可以养神固精;扁豆粥可以和中补脏;姜粥可以御寒止呕;胡桃粥可以润肌防燥;芝麻粥可以润肺养肝;菊花粥可以明目清热;茶粥可以化痰消食;燕窝粥可以养肺止嗽;山药粥可以固肠涩精;梨粥可以润肺止渴。
防凉御燥,还可采取其他养生的方法:一是咀嚼鼓漱。即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作上下腭运动100次,然后闭嘴。舌抵上腭,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再徐徐咽下。咀嚼时,可使头部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以抵御秋季凉气。二是压揉承浆穴。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即可消失,而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可使人延缓衰老的腮腺素,能够使老年人面色红润。三是适当秋冻。秋冻是顺应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应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可增强对寒冷的耐受力,这对某些冬季易发的疾病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四是适当运动。体育锻炼也是预防秋燥的一种有效手段。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如爬山、登高、冷水浴、跑步、散步、做体操、打球等。这些都能够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及机体的耐受能力,有效地抵御秋燥的侵犯。
白色食物是养肺的第一勇士
在众多食物中,白色食物最防燥。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分别与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对应。所以秋天经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润肺的效果。生活中可以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食物。其中,白菜和白萝卜是大众蔬菜中最经济实惠的滋补品。秋天经常吃这两种食物,能防止因燥热导致的皮肤干燥,其中的纤维素还可促进肠蠕动,预防体内火气导致的便秘。如果你是一个肥胖者,就请多吃一些乳白色、白色的食物,如鱼片、豆腐、茭白等,这些食物对食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色食物唯一的缺点就是味道清淡,对此,我们可以在菜的调味品中多下些工夫,酸、甜、苦、辣任你调,但仍需有度。这样坚持下去,不仅能让你的体型苗条,还能帮助你的肠胃排毒,缓解秋天皮肤的干燥。需要提醒的是,肠胃寒凉的人在秋季应该少吃些白菜和白萝卜等白色食物。过敏体质者在选择食物时应该以温性、补元气的白色食物为主,如白菜、百合等。
巧用蔬菜润肺法
秋季来了,南瓜成熟了,红红的老南瓜煮起来香甜可口:河中的菱角丰收了,鲜鲜的菱角可以生吃、熟吃,还可制成淀粉;还有马铃薯、芋头、茭白、洋葱、蘑菇等都具有很好的润肺作用。受秋燥的影响,秋季中人们最易上火,出现心跳加快、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甚至会长口疮、咽喉肿疼……这些症状会让食欲大大下降。—些女士朋友也会因“火气大”,脸上长出许多痘痘,让美丽大打折扣。上火了怎样办?当然是“清火”,秋季清火的食物最多,可以选择新鲜的蔬菜,如黄瓜、冬瓜、芹菜等,帮助身体弥补因身体内缺少水份带来的“火灾”。
如何远离“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在不同的季节,人体会发生不同的生理变化,以维持机体的平衡。秋季天高气爽,应是人们感觉“最舒服”的季节,为什么还会乏呢?从生理上讲,在炎炎的盛夏,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神经的紧张活动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偿,失去了较多的“老本”。到了秋季,虽然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但这个过程却使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种状况就是“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散步、爬山等户外活动都是很好的选择,但要注意秋季锻炼一开始强度不宜太大,应视身体状况逐渐增强,如果过度运动,将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其次,尽可能睡充足。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保证健康,还是提高身体免疫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要遵照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到起居有常。
还有,要调整饮食。一是保持饮食清淡,不吃重油腻味的食物,这类食物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会使体温、血糖上升,会使人萎靡不振,产生疲惫感;二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因维生素能促使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除;三是多吃含钾食物,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它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机;四是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它能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一般说来,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个阶段。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与抗病能力。晚秋季节,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大约十一月份为心肌梗死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mmHg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秋季干燥当心惹上“干眼病”
干眼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科病,正常人的眼睛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泪液膜,它可以润滑眼球、保持角膜光滑透亮,“水汪汪”就是对这层保护膜的生动形容。眼科专家把眼泪誉为“眼球表面的血液替代品”,眼泪不足时,可导致角膜上皮角化,严重缺泪时,还会导致角膜溃疡及感染发炎。如果长时间过度用眼、或者眨眼次数少,眼球表面的泪液就会不断蒸发,泪膜脂层变薄,引起眼睛干燥;秋天是干燥季节,干眼病的症状就会更加恶化。此外,干眼病和嗜好辛辣、烟酒刺激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女性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也有密切的关系。
三种方法可预防干眼病,多刻意地眨眨眼;适当使用眼药水;补充维生素。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但需注意,人们在高强度用眼时要注意勿长时间“目不转睛”,刻意地眨眨眼可以使泪液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减少眼球水分蒸发过快;空调房间要采取一定的保湿措施,如定期喷喷水,减少烟雾粉尘刺激;同时可以适当使用一定量的人工眼药水滋润眼睛;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绿色蔬菜、蛋黄、胡萝卜、葡萄等,摄取充足的叶黄素。冬季可以服用一些养血柔肝、养阴润燥的食物,这对干眼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药调治和针灸治疗、科学按摩眼睛穴位也有不错的效果。
耐寒锻炼最宜在初秋
进入凉爽的秋天,尽早进行耐寒或冷的适应锻炼,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以便在秋冬寒冷季节,战胜寒冷,保护自己。耐寒锻炼最常见的方式是冷水浴和游泳。
秋高气爽,气温、水温、人体体温比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较小,此时开始冷水浴锻炼最为适宜。常见的冷水浴有以下四种:一是头面浴,即以冷水洗头洗脸。二是脚浴,双足浸于水中,水温可从20℃左右开始,逐渐降到5℃左右。三是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时间不宜太长,适可而止。四是淋浴,用双手快速地摩擦全身,从身体到四肢由上而下,均匀摩擦,用力适度。感觉发热时,可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或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拧干后擦身体,让身体由不适应逐步转为适应。当身体能够适应时,便可直接用冷水进行冲洗,边冲边摩擦。冲洗时间一般为10分钟(冬天为5分钟)左右。浴后迅速用干毛巾擦干,穿上宽松的衣服,并用双手摩擦关节部位,以预防关节炎的发生。必须说明的是,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起疹子、生紫斑等,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浴。
立秋后的天气明显有别于夏季,露天的水域会比原来凉了很多,由于体温无法适应,容易抽筋和患感冒,所以游泳宜在室内进行。游泳要去正规的游泳馆。正规游泳馆水池中的水一般是经过氯溶液消毒的,该消毒液一般能基本杀死细菌病毒,这样可以保证自身的安全,而且还应当注意戴上防护镜,保护好眼角膜。另外,对一些常见问题也应做好应对措施。例如,游泳时水温一般都会低于体温,因此下水之前先作淋浴,能使身体适应水温。如果睡眠不足,身体过于疲劳,或情绪激动,都不适宜游泳。
编辑|青 囊
一审|张尚话 张湘卓
二审|正 培 凌 佳
三审|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