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工作室】揭秘:《西游记》里的中医智慧(一)

发布日期:2024-10-05 08:58:30 信息来源:附属医院 作者:乔寅飞

  编者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描述了许多与中医药相关的元素。在阅读四大名著的同时,我们能深深了解到中医药文化的渊源,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智慧和深邃。

  借此契机,笔者依次将四大名著中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以章回体形式为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一解读。

  《西游记》是一部奇幻巨著,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其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医文化元素。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人,自幼敏慧,博览群书。明代,中医药的发展迎来第二个鼎盛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生产水平提高,国外市场开拓,医药界人才荟萃,名著迭起。宋代范仲淹曾提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此话在后世文人中掀起一股学医的风潮,也形成许多民间俗语,如“秀才学医,笼里提鸡”。吴承恩在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自身仕途失意、前人所言的影响下,在医学方面亦有较深的造诣,这一点在其所著的 《西游记》字里行间可窥见一斑。

  其提到“阴阳学说”。《西游记》第一回中提到石猴“乃天地精华所生”,第七十八回,途径比丘国同样描述“养育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提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夫为楯”,即人胚胎的生成需要父母两精相合,以母血为基础,父精为卫外功能,怀胎十月发育成胎儿产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感受日精月华,诞出石猴。

  书中也提到过“五行学说”。 第四十一回,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红孩儿手下小妖推出五辆车子“将车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中医认为,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彻通灵”。指出了五行相生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并且将五脏与五行相对应,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

  书中也提到了妇产相关内容, 让人忍俊不禁。第五十三回,途经女儿国,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的水导致怀胎,后饮落胎泉水方除此难。文中八戒说到“师父啊,切莫出风地里去。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弄了水浆致病。”此处提到了产后调护,提到产后不能吹风也不可洗澡。中医认为,古代受生活条件所限制,妇女产后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外邪侵袭易引起疾病,产后尤其需注意调养。

  书中也提到“情志相关疾病”,第六十八回途径朱紫国,朱紫国国王因爱妃的被妖怪掳走而情志郁结,加之饮食停滞从而患病多年,最终经过悟空详细诊断治疗而痊愈。 中医认为,情志即七情和五志,均由五脏化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朱紫国国王的病情是因忧思所致,“思伤脾”,脾胃功能失调,饮食不化而致的内伤病症。针对国王疾病,悟空用“乌金丹”治疗。其组成为大黄一两、巴豆一两、锅脐灰(百草霜)半盏、龙马尿(金汁)半盏。书中云:“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且能“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此药还能“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锅灰名为百草霜,能调百病”,马尿糊丸,“马尿腥臊,脾虚的人,一闻就吐”。

  书中对中药药性的描述非常准确,充分说明了吴承恩老先生在医学方面的造诣之高,也足以证明这部优秀的作品当之无愧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这部巨著涉及医学的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仍然具有参考价值,甚至在未来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能够提供新的思路。《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起到了普及医学知识的作用。从明代至今,让很多读者初步感受到了中医的精妙之处,这些知识点不仅延续了千百年来中医学的智慧,同时小说里天马行空的想像也为现代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通过对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的探讨,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该文学作品的广阔内涵,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延续了千百年来中医学的智慧,同时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起到了普及医学知识的作用,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关注中医药文化。

  在中医阴阳划分中,父精为阳,母血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石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无论是石猴还是胎儿,其生成都是阴阳相合。

 

  编辑|青   囊

  一审|肖长江  张湘卓

  二审|正   培   凌   佳

  三审|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