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恢复独立建制,其下属的中医临床研究所迎来发展新契机。这座承载40年历史的中医药科研“老阵地”,既从国医大师的学术传承中汲取养分,又为“90后”科研新锐搭建成长舞台,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这里正书写着中医药现代化转型的鲜活样本。
大师领航,守正创新解难题
▲刘祖贻。
在中医临床研究所,88岁高龄的国医大师刘祖贻,用70载从医履历诠释着“大医精诚”的至高境界。
刘祖贻是中医脑病领域的泰斗,早年破解了伤寒温病源流之争、中医免疫学实质等学术难题;近三年,他带领团队基于“脑髓阳生阴长”理论,创立益气温阳补肾活血法,成功研制出“复元通络颗粒”医院制剂,并对“复元通络颗粒”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斩获两项省级以上科技大奖,更依托4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让中医方案在中风防治领域发出强音。
▲刘祖贻工作室刘芳、周胜强临床查看病人,践行医者仁心。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刘芳作为刘祖贻学术继承人,牵头建立了国医大师工作室,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与国际合作,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循证医学深度融合。
群星闪耀,梯队建设育栋梁
走进中医临床研究所,一幅“老中青三代共绘岐黄图”的画卷徐徐展开:
中坚力量承上启下:刘芳作为刘祖贻学术继承人,既守护大师思想精髓,又推动现代科研转化;学科带头人颜旭入选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主持的“中医心病学”项目获省级重点资助。
青年才俊锋芒毕露:罗吉以双语优势架起中医药国际传播桥梁;“90后”周融融手握5项国家专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护理专家黎琼以科技特派员身份下沉基层,将中医护理技术播撒至县域医院;周胜强、谭旭仪等“科研新星”在老年医学、临床一线等领域崭露头角。
从“芙蓉计划”到“小荷人才”,从“学科带头人”到“科技特派员”,中医临床研究所近三年培育出7支特色人才团队,形成“大师领衔-骨干担纲-青年蓄能”的金字塔结构,让中医药薪火越燃越旺。
站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恢复独立建制三周年与中医临床研究所建所40周年的历史节点,这座“老阵地”的故事恰是当代中医药守正创新的生动注脚:千年经典淬炼出学术根基,现代科技激荡出创新活力;国医大师的智慧如炬,青年才俊的锐气如锋。
“未来,中医临床研究所将继续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为核心理念,聚焦老年病防治、中药现代化等关键领域,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湖南样本’,让岐黄薪火在新时代生生不息。”中医临床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赵高文表示。
编辑| 青 囊
一审| 赵高文 凌 洁
二审| 正 培 凌 佳
三审| 周清华